新到貨2本75折
系統解剖學(第9版)

系統解剖學(第9版)

  • 定價:59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高等學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第九輪規劃教材53種的修訂,將全面貫徹落實醫學教育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和《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2017]63號文),加快構建規範化、標準化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升醫學教育的品質和水準,遵循高等教育規律、醫學人才成才規律和中國醫學教材建設規律,打造高品質高水準的醫學精品教材。
 

作者介紹

丁文龍,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原副院長、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解剖學教研室主任。中國解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解剖學會科技諮詢與開發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解剖學會神經解剖學分委會副主任,中國解剖學會體質調查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等。《解剖學雜誌》《解剖學報》《神經解剖學雜誌》等副主編和編委。上海市解剖學會副理事長。高等學校基礎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劉學政,國家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特殊津貼獲得者,遼寧省首批特聘教授,遼寧省教學名師,遼寧省很好專家,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入選者,遼寧省青年學科帶頭人,遼寧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等。
 

目錄

第一章 骨學8
 第一節 總論  8
   一、骨的分類  8
   二、骨的表面形態  9
   三、骨的構造  9
   四、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  10
   五、骨的發生和發育  11
   六、骨的可塑性  12
 第二節 中軸骨  13
   一、軀幹骨  13
   二、顱骨  17
 第三節 附肢骨  28
   一、上肢骨  28
   二、下肢骨  31
第二章 關節學36
 第一節 總論  36
   一、直接連結  36
   二、間接連結  37
 第二節 中軸骨的連結  39
   一、軀幹骨的連結  39
   二、顱骨的連結  44
 第三節 附肢骨的連結  45
   一、上肢骨的連結  45
   二、下肢骨的連結  49

第三章 肌學57
 第一節 總論  57
   一、肌的形態和構造  57
   二、肌的起止、配置和作用  58
   三、肌的功能檢查  58
   四、肌的命名  58
   五、肌的輔助裝置  58
   六、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七、肌的發生及異常  
 第二節 頭肌  60
   一、面肌  60
   二、咀嚼肌  62
   三、頭部筋膜  62
   四、淺表肌腱膜系統  63
 第三節 頸肌  63
   一、頸淺肌與頸外側肌  63
   二、頸前肌  64
   三、頸深肌  65
   四、頸部筋膜  66
 第四節 軀幹肌  66
   一、背肌  66
   二、胸肌  68
   三、膈肌  70
   四、腹肌  71
 第五節 上肢肌  74
   一、上肢帶肌  74
   二、臂肌  75
   三、前臂肌  76
   四、手肌  79
   五、上肢的局部記載  81
 第六節 下肢肌  81
   一、髖肌  81
   二、大腿肌  84
   三、小腿肌  85
   四、足肌  87
   五、下肢的局部記載  89
 第七節 體表的肌性標誌  89
   一、頭頸部  89
   二、軀幹部  90
   三、上肢  90
   四、下肢  90
內臟學
第四章 總論92
   一、內臟的一般結構  92
   二、胸部標誌線和腹部分區  93

第五章 消化系統95
 第一節 口腔  96
   一、口唇  96
   二、頰  96
   三、齶  96
   四、牙  97
   五、舌  99
   六、唾液腺  101
 第二節 咽  102
   一、咽的位置和形態  102
   二、咽的分部  102
 第三節 食管  105
   一、食管的位置和分部  105
   二、食管的狹窄部  105
 第四節 胃  105
   一、胃的形態和分部  106
   二、胃的位置  107
   三、胃壁的結構  107
 第五節 小腸  108
   一、十二指腸  108
   二、空腸與回腸  109
 第六節 大腸  110
   一、盲腸  111
   二、闌尾  111
   三、結腸  112
   四、直腸  112
   五、肛管  113
   六、胃腸道的神經支配  114
 第七節 肝  114
   一、肝的形態  114
   二、肝的位置和毗鄰  116
   三、肝的分葉與分段  116
   四、肝外膽道系統  117
 第八節 胰  119
   一、胰的位置與毗鄰  119
   二、胰的分部  119

第六章 呼吸系統121
 第一節 鼻  122
   一、外鼻  122
   二、鼻腔  122
   三、鼻旁竇  123
 第二節 喉  125
   一、喉軟骨  125
   二、喉的連結  126
   三、喉肌  128
   四、喉腔  130
 第三節 氣管與支氣管  131
   一、氣管  131
   二、支氣管  132
 第四節 肺  132
   一、肺的形態  133
   二、胎兒肺與成人肺的區別  133
   三、支氣管樹  133
   四、支氣管肺段  134
   五、支氣管及肺段的血液供應  135
 第五節 胸膜  136
   一、壁胸膜  136
   二、髒胸膜  136
   三、胸膜腔  137
   四、胸膜隱窩  137
   五、胸膜與肺的體表投影  137
 第六節 縱隔  138
   一、上縱隔  140
   二、下縱隔  140

第七章 泌尿系統142
 第一節 腎  142
   一、腎的形態  142
   二、腎的位置與毗鄰  143
   三、腎的被膜  145
   四、腎的結構  146
   五、腎段血管與腎段  146
   六、腎的畸形與異常  146
   七、腎移植的解剖學基礎  
 第二節 輸尿管  147
   一、輸尿管腹部  148
   二、輸尿管盆部  148
   三、輸尿管壁內部  149
 第三節 膀胱  149
   一、膀胱的形態  149
   二、膀胱的內面結構  149
   三、膀胱的位置與毗鄰  150
 第四節 尿道  150

第八章 男性生殖系統152
 第一節 男性內生殖器  153
   一、睾丸  153
   二、附睾  153
   三、輸精管和射精管  153
   四、精囊  155
   五、前列腺  155
   六、尿道球腺  156
   七、精液  156
 第二節 男性外生殖器  156
   一、陰莖  156
   二、陰囊  157
 第三節 男性尿道  158
   一、前列腺部  158
   二、膜部  158
   三、海綿體部  158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統160
 第一節 女性內生殖器  160
   一、卵巢  160
   二、輸卵管  161
   三、子宮  162
   四、陰道  164
   五、前庭大腺  164
 第二節 女性外生殖器  164
   一、陰阜  164
   二、大陰唇  165
   三、小陰唇  165
   四、陰道前庭  165
   五、陰蒂  165
   六、前庭球  165
   【附】乳房  165
   【附】會陰  166
   一、會陰的肌  167
   二、會陰的筋膜  169

第十章 腹膜172
   一、概述  172
   二、腹膜與腹盆腔臟器的關係  173
   三、腹膜形成的結構  173
   四、腹膜腔的分區與間隙  177

脈管系統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統180
 第一節 總論  180
   一、心血管系統的組成  180
   二、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義  180
   三、血管的變異和異常  182
 第二節 心  182
   一、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鄰  182
   二、心腔  184
   三、心的構造  188
   四、心傳導系  192
   五、心的血管  194
   六、心的神經  198
   七、心包  198
   八、心的體表投影  198
 第三節 動脈  199
   一、肺循環的動脈  200
   二、體循環的動脈  200
   【附】全身動脈  214
 第四節 靜脈  217
   一、肺循環的靜脈  218
   二、體循環的靜脈  218
   【附】全身靜脈  226

第十二章 淋巴系統228
 第一節 總論  228
   一、淋巴系統的組成和結構特點  229
   二、淋巴回流的因素  230
   三、淋巴側支迴圈  231
 第二節 淋巴導管  231
   一、胸導管  231
   二、右淋巴導管  232
 第三節 淋巴結的位置和淋巴引流範圍  232
   一、頭頸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結  232
   二、上肢淋巴管和淋巴結  234
   三、胸部淋巴管和淋巴結  235
   四、下肢淋巴管和淋巴結  237
   五、盆部淋巴管和淋巴結  237
   六、腹部淋巴管和淋巴結  238
 第四節 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239
   一、肺的淋巴引流  239
   二、食管的淋巴引流  240
   三、胃的淋巴引流  240
   四、肝的淋巴引流  240
   五、直腸的淋巴引流  240
   六、子宮的淋巴引流  240
   七、乳房的淋巴引流  240
 第五節 胸腺  240
 第六節 脾  241

感覺器
第十三章 概述244

第十四章 視器246
 第一節 眼球  246
   一、眼球壁  246
   二、眼球的內容物  249
 第二節 眼副器  250
   一、眼瞼  250
   二、結膜  251
   三、淚器  252
   四、眼球外肌  252
   五、眶脂體與眶筋膜  254
 第三節 眼的血管和神經  255
   一、眼的動脈  255
   二、眼的靜脈  255
   三、眼的神經  256

第十五章 前庭蝸器257
 第一節 外耳  258
   一、耳郭  258
   二、外耳道  258
   三、鼓膜  258
 第二節 中耳  258
   一、鼓室  258
   二、咽鼓管  261
   三、乳突竇和乳突小房  261
 第三節 內耳  261
   一、骨迷路  262
   二、膜迷路  263
   三、內耳道  265
   四、內耳的血管、淋巴和神經  265
   【附】其他感受器  266

神經系統
第十六章 總論268
   一、神經系統的區分  268
   二、神經系統的組成  268
   三、神經系統的常用術語  274
   四、神經系統的活動方式  274
   五、神經系統的研究和觀察方法  274

第十七章 周圍神經系統276
 第一節 脊神經  277
   一、概述  277
   二、頸叢  279
   三、臂叢  281
   四、胸神經前支  286
   五、腰叢  287
   六、骶叢  289
   七、皮神經分佈的節段性和重疊性特點  291
 第二節 腦神經  293
   一、嗅神經  296
   二、視神經  296
   三、動眼神經  296
   四、滑車神經  297
   五、三叉神經  298
   六、展神經  300
   七、面神經  301
   八、前庭蝸神經  302
   九、舌咽神經  303
   十、迷走神經  304
   十一、副神經  307
   十二、舌下神經  308
 第三節 內臟神經系統  308
   一、內臟運動神經  308
   二、內臟感覺神經  316
   三、牽涉性痛  317
   四、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經支配  319

第十八章 中樞神經系統325
 第一節 脊髓  325
   一、位置和形態  325
   二、脊髓的內部結構  326
   三、脊髓的功能和脊髓反射  332
 第二節 腦  334
   一、腦幹  334
   二、小腦  356
   三、間腦  363
   四、端腦  368

第十九章 神經系統的傳導通路381
 第一節 感覺傳導通路  381
   一、本體感覺傳導通路  381
   二、痛溫覺、粗略觸覺和壓覺傳導通路  383
   三、視覺傳導通路和瞳孔對光反射通路  384
   四、聽覺傳導通路  386
   五、平衡覺傳導通路  387
   六、內臟感覺傳導通路  388
 第二節 運動傳導通路  388
   一、錐體系  388
   二、錐體外系  391
 第三節 神經系統傳導通路的相關遞質  392
   一、膽鹼能通路  392
   二、胺能通路  392
   三、氨基酸能通路  393
   四、肽能通路  393

第二十章 腦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腦脊液迴圈394
 第一節 脊髓和腦的被膜  394
   一、脊髓的被膜  394
   二、腦的被膜  395
 第二節 腦和脊髓的血管  398
   一、腦的血管  398
   二、脊髓的血管  402
 第三節 腦脊液及其迴圈  403
 第四節 腦屏障  403
   一、血腦屏障  404
   二、血腦脊液屏障  404
   三、腦脊液腦屏障  404

第二十一章 內分泌系統406
   一、垂體  406
   二、甲狀腺  407
   三、甲狀旁腺  408
   四、腎上腺  408
   五、松果體  409
   六、胸腺  409
   七、生殖腺  409
   八、胰島  409
參考文獻411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412
本書測試卷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沒有合格醫療人才,就沒有全民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把培養好醫藥衛生人才作為重要基礎工程。我們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十九大報告要求,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醫學教育,培養大批優秀的醫藥衛生人才。

著眼於面向2030年醫學教育改革與健康中國建設,2017年7月,教育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召開了全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之後,國務院辦公廳頒佈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63號)。這次改革聚焦健康中國戰略,突出問題導向,系統謀劃發展,醫教協同推進,以“服務需求、提高品質”為核心,確定了“兩更加、一基本”的改革目標,即:到2030年,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規範化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健全,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政策環境更加完善,醫學人才隊伍基本滿足健康中國建設需要,繪就了今後一個時期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作出了具有全域性、戰略性、引領性的重大改革部署。

教材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解決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重要載體,直接關係到黨的教育方針的有效落實和教育目標的全面實現。要培養高素質的優秀醫藥衛生人才,必須出版高品質、高水準的優秀精品教材。一直以來,教育部高度重視醫學教材編制工作,要求以教材建設為抓手,大力推動醫學課程和教學方法改革。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具有中國特色的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規劃教材經歷了九輪傳承、創新和發展。在教育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共同推動下,以裘法祖、吳階平、吳孟超、陳灝珠等院士為代表的我國幾代著名院士、專家、醫學家、教育家,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參與了本套教材的創建和每一輪教材的修訂工作。教材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多到精,不斷豐富、完善與創新,逐步形成了課程門類齊全、學科系統優化、內容銜接合理、結構體系科學的立體化優秀精品教材格局,創建了中國特色醫學教育教材建設模式,推動了我國高等醫學本科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醫學教育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實際的中國特色醫藥學教材建設發展道路。

在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時代要求與背景下,我們啟動了第九輪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規劃教材的修訂工作。教材修訂過程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的戰略部署要求,更加突出醫德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將醫德教育貫穿于醫學教育全過程,同時強調“多臨床、早臨床、反復臨床”的理念,強化臨床實踐教學,著力培養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臨床醫生。

我們高興地看到,這套教材在編寫宗旨上,不忘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的初心,堅持品質第一、立德樹人;在編寫內容上,牢牢把握醫學教育改革發展新形勢和新要求,堅持與時俱進、力求創新;在編寫形式上,聚力“互聯網+”醫學教育的數位化創新發展,充分運用AR、VR、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傳統紙質教材的基礎上融合實操性更強的數位內容,推動傳統課堂教學邁向數位教學與移動學習的新時代。為進一步加強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整套教材還配有相應的實踐指導教材,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實踐指導價值。

我們希望,這套教材的修訂出版,能夠進一步啟發和指導高校不斷深化醫學教育改革,推進醫教協同,為培養高品質醫學人才、服務人民群眾健康乃至推動健康中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2018年2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7117267182
  • 規格:平裝 / 436頁 / 16k / 19 x 26 x 2.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1-1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針灸匠張寶旬食療養生書《對症食療小妙招》 祛除百病吃出健康!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翦商作者新作79折
  • 針灸匠張寶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