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到貨2本75折
後現代論(第2版)

後現代論(第2版)

  • 定價:588
  • 優惠價:8751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後現代論(第2版)》是作者根據自身親歷並在西方國家就地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寫出的,它有利於高等院校師生、研究人員及一般讀者從新的角度全面瞭解後現代主義的內容及其意義。後現代主義是西方最流行的社會文化思潮之一,也是各種新型社會理論和當代藝術創造的哲學基礎。

它以多樣表達形式和不確定的概念遊戲,一方面對啟蒙以來的現代性進行尖刻的批判和反省,揭示了現代資本主義的內在危機的深厚思想根源,另一方面同時提出別出心裁的創造性思路,主張否定傳統價值和道德,把“解構”當成創新本身的重要途徑,從而為新社會埋下潛在的危機種子。

對於後現代主義的悖論性,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流暢文字,一方面對後現代主義基本概念及其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進行分析,另一方面又結合當代社會和文化的特徵,分析後現代主義的現實意義及其潛在矛盾性。
 

作者介紹

高宣揚,華裔法籍哲學家、社會學家兼藝術評論家,祖籍浙江杭州,國務院外國專家局特聘“海外名師”,2010年8月至今為上海交通大學精裕講席教授,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歐洲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2004—2010年7月為同濟大學特聘華裔法籍專家,時任同濟大學歐洲文化研究院院長兼法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

1957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本科並於1962年畢業,1962至1966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後工作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員,1978年赴法國巴黎第壹大學攻讀哲學博士,1983年獲博士學位後,應時任巴黎國際哲學研究院院長的德里達的聘請,任教與研究於法國巴黎國際哲學研究院,1984—1988年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政治哲學研究所兼巴黎第十大學教授;1988至2002年,在繼續留任法國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的同時,任臺灣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2002至2004年任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及中央民族大學訪問教授。

近30多年在法國、德國、英國和美國持續進行實際的社會、文化和政治的觀察分析及學術調查研究,長期從事哲學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的跨學科研究。目前的研究重點方向為:(1)當代法國哲學、(2)德國哲學史、(3)當代社會理論以及當代藝術評論。著有《後現代:思想與藝術的悖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對話》(LeDialogue),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德國哲學概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當代政治哲學》,兩卷本,人民出版社,2010年;《德國哲學通史》,三卷本,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年及《薩特的密碼》,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年等35部專著及中外文學術論文多篇。
 

目錄

第2版前言
初版前言

第一章 從後現代主義的不可界定性談起
第一節 後現代主義的模糊性
(一)超越傳統文化的後現代主義
(二)後現代性的不可表達和非表達特質
(三)後現代主義的多元性
(四)跨學科和多流派構成的思潮
(五)後現代思想隊伍的複雜性
(六)後現代主義的非同構性
(七)後現代主義同現代主義以及同傳統文化的交錯性和對立性
(八)後現代自由創作的不確定性原則及其多種可能性
第二節 作為一個歷史範疇的“後現代”
(一)“後現代”的歷史意義
(二)後現代歷史觀的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基礎
(三)“後現代”對傳統歷史觀的批判
(四)“後現代”與“現代”之間的三重結構關係
(五)對“後現代”的歷史界限的不同論述
(六)“現代”歷史界限的不確定性
(七)資本主義總危機與“後現代”
(八)“後現代”歷史意義的象徵性
第三節 作為一個社會範疇的“後現代”
(一)“後現代”社會的特徵
(二)“後現代”社會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特徵
(三)“後現代”社會理論的多元性
(四)現代市民社會的基本觀念
(五)哈貝馬斯的“市民社會”觀念
(六)後現代社會的市民社會特殊結構
(七)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個人自由
(八)後現代理論家對現代社會的主要挑戰
(九)後現代主義對現代社會意識形態的批判
(十)後現代社會中的語言遊戲
第四節 作為一個文化範疇的“後現代”
(一)“後現代”的文化意義
(二)作為大眾文化意識形態的後現代
(三)人類文化的自我批判及其內在動力
(四)“後現代”文化的創造性遊戲活動
(五)“後現代”在“現代性”中的誕生
(六)波德賴爾“現代性”創作中的“後現代”因素
(七)“現代性”創作推動下的“後現代性”
(八)“現代性”在理論界的擴散
(九)“後現代”概念的系譜學
(十)“後現代”在建築學的發軔
(十一)“後現代”文學藝術評論的爭論浪潮
(十二)後現代的“反文化”原則
(十三)後現代文化的遊戲性質
(十四)後現代文化對自由的無限追求
第五節 作為一種心態和思維模式的“後現代”
(一)“不可捉摸”和“不可表達”的後現代心態
(二)思考和生活的共同心態模式
(三)“一看就信”和“一看就照做”的後現代心態
(四)不再關心真理的後現代思考方式
第六節 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後現代
(一)後現代生活的遊戲化
(二)後現代遊戲生活方式的社會基礎
(三)後現代遊戲生活的特徵
第七節 作為一種表達方式和論述策略的“後現代”
(一)“不可表達性”的一種表達方式
(二)對傳統語言表達方式的抗議和挑戰
(三)話語和論述的現實力量
(四)作為一種存在的話語
(五)後現代主義所批判的傳統論述
(六)後現代社會各種話語的增殖和散播特徵
(七)後現代話語和論述的基本策略
第八節 作為一種“去正當化”程式的後現代
(一)正當化問題的重要性
(二)正當化的基本含義
(三)正當化在西方社會和文化發展中的不同模式
(四)正當化模式及其雙重程式:確認和排斥
(五)韋伯的正當化理論
(六)知識在資本主義正當化中的重要地位
(七)後現代“去正當化”的基本問題
(八)哈貝馬斯關於當代社會正當化的獨特論述
第九節 簡單的結論

第二章 “後現代主義”對現代性的批判和超越
第一節 現代性自啟蒙運動以來的發展及其特徵
(一)作為後現代批判的出發點的“現代性”
(二)對“現代性”的最初批判
(三)早期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對“現代性”的批判
(四)米歇·福柯對現代性的批判
(五)現代性在啟蒙運動中的歷史特徵
(六)作為現代性心態核心的個人自主性和自覺性
(七)啟蒙運動對於知識的崇尚
(八)“現代性”高度成熟的晚期資本主義
(九)貝爾對現代性的批判
(十)哈貝馬斯對現代性的批判
第二節 “後現代”對現代人文主義的批判和超越
(一)作為西方傳統文化核心的人文主義
(二)作為“現代性”主要構成部分的新人文主義
(三)現代新人文主義所遭受的歷史批判
(四)馬克思對於新人文主義的批判
(五)尼采對於人文主義的批判及其對後現代性的影響
(六)由“此在”出發批判人文主義的海德格爾
(七)以“此在”的日常生活結構批判人文主義
(八)以詮釋學途徑解構人文主義傳統
(九)以“死亡”概念重構人文主義
(十)通過“語言論述”理解和重構人生
(十一)對“說話”的人生結構的分析
(十二)德里達對於人文主義的解構
(十三)福柯新尼采主義的反人文主義解構原則
(十四)利奧塔的後現代“非人性”新概念
第三節 “後現代”對於現代科學知識的批判和超越
(一)啟蒙運動以來對知識的推崇
(二)後現代主義批判現代知識的意義
(三)對知識的資訊化的批判
(四)後現代社會知識的資訊化
(五)當代資訊的獨特社會地位
(六)資訊的符碼化及其社會意義
(七)知識真理標準客觀性的喪失
(八)後現代資訊的媒體化
(九)知識論述和資訊系統的權力功能
(十)資訊化對於倫理價值體系的衝擊
第四節 “後現代”對於現代批判精神的批判
(一)後現代主義同現代主義批判精神的雙重關係
(二)“批判”在古希臘的意義
(三)理性中心主義批判原則的確立
(四)康得的批判精神和基本原則
(五)康得對人類認知能力的批判
(六)康得對人類行動道德性條件的批判
(七)人類品味判斷的理性原則
(八)康得批判精神在德國古典哲學中的發展
(九)馬克思對於現代批判精神的批判
(十)現代理性批判精神的危機
(十一)法蘭克福學派新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
(十二)尼采批判精神的再發揚
(十三)福柯的永恆批判態度

第三章 從符號批判、話語解構到擬像遊戲
第一節 符號和話語解構對於後現代主義的極端重要性
(一)符號是文化生產和再生產的關鍵仲介因素
(二)當代社會文化再生產中的符號遊戲
(三)當代符號區分化中意義結構的特殊運作
第二節 喬治·巴岱對語言的批判
(一)在語言批判中同時探索生命和創作的奧秘
(二)在創作中批判語言和逾越生命的界限
(三)文學是“惡”的基本表現形式
(四)在神秘的內心經驗中逾越語言的界限
(五)語言和死亡的神秘性及其本體論意義
(六)情欲就是對於生死的最高贊許
第三節 拉康對人的心態和語言的符號批判
(一)對潛意識結構進行語言分析的歷史基礎
(二)潛意識是語言運用多元結構的內在基礎
(三)對傳統主體論的重建
(四)拉康精神分析學語言研究的重要意義
第四節 羅蘭·巴特所開創的符號批判
(一)羅蘭·巴特符號論的後現代意義
(二)羅蘭·巴特基本著作的符號論意義
(三)作為符號解構學的文學評論活動
(四)符號的神秘化及其意識形態性質
(五)將符號和話語神秘化的符號神話學
(六)對社會文化進行符號解碼的典範
(七)語言學符號與符號論符號的區別
(八)巴特符號論的後現代意義
第五節 鮑德里亞擬像遊戲理論和基本策略

第四章 德里達的解構主義
第一節 從結構主義到後結構主義的過渡
(一)結構主義的兩大發展方向
(二)後結構主義對索緒爾結構語言學的批判
(三)後結構主義對於結構主義的超越
(四)後結構主義對話語論述的解構
(五)對傳統話語論述策略的解構
(六)話語論述散播和增殖的社會機制
(七)作為“事件”的話語和論述
(八)在解構知識論述中批判傳統知識論和真理論
(九)將自由創作的運動引向語言文字以外的場域
第二節 德里達對傳統話語的解構策略
第三節 在書寫的“延異”中進行創造遊戲
第四節 在超語言的符號遊戲中開拓自由

第五章 福柯對“現代性”的後結構主義批判
第一節 福柯在後現代文化中的特殊性
(一)對後現代的重大影響
(二)處於怪異時代的怪異人物
(三)福柯對前代批判成果的繼承
(四)福柯自由觀與薩特自由觀的異同點
(五)從知識史到知識考古學的轉折
第二節 知識考古學的性質
(一)知識考古學研究的基本內容
(二)知識考古學研究三大歷史階段的特徵
(三)知識考古學同權力系譜學的相互關聯
(四)對於語言論述形成和擴散過程的社會分析
第三節 對於主體的解構
(一)對三種主體模式的“人文科學考古學”研究
(二)認知主體與生活主體建構的一致性
(三)主體化同思想的相互關係
第四節 對於自身實際技術的批判
(一)對現代知識論述實際運用技術的揭露
(二)集中批判關於政權實際運作的法規論述
第五節 權力系譜學的策略
(一)福柯對於傳統權力觀的批判
(二)在力量關係網絡中分析權力
(三)在權力運作及其策略中分析權力
(四)全面批判不同領域中的權力網路
第六節 對於身體和性的生命權力的分析
(一)關於生命權力的運作
(二)對於“自身的技巧”的歷史本體論研究
(三)“身體”的規訓及其主體化
(四)性的道德權力系譜學

第六章 後現代女性主義
第一節 後現代女性主義的史前史
第二節 對“性”的傳統論述的批判
第三節 後現代女性主義在各學科的擴散
第四節 關於女性軀體的論述

第七章 後現代主義的文學批評
第一節 後現代主義文學批評的先驅
(一)後現代主義文學批評的多元性
(二)後現代文學批評的兩大歷史先驅
(三)對尼采美學的超越
第二節 從伽達默爾到德里達的詮釋學轉折
(一)“詮釋學轉折”的後現代意義
(二)“接受美學”對於後現代文學評論的啟示
(三)從“詮釋學轉折”到“解構”
(四)詮釋的雙重本體論意義
(五)作為模糊化原則的解構
(六)把模糊化當成自由創造可能性的基礎
(七)通過符號不斷差異化發揚模糊化
(八)在痕跡中詮釋並發揚符號差異化
(九)閱讀和詮釋是創作遊戲的起點
(十)在不斷的詮釋延異中使文學類型不確定化
第三節 耶魯學派的崛起及發展
(一)耶魯學派的“解構”式閱讀
(二)作為耶魯學派前身的新批評派
(三)“不可閱讀性”的重要意義
(四)耶魯學派的哲學特徵
(五)追求閱讀中的修辭和特殊文風
(六)追求不可化約的“特殊性”的“文學化哲學”
(七)對於“美學的意識形態”的批判
(八)尋求文學的不確定性
第四節 歐美後現代文學批評新浪潮
(一)蘇珊·朗格的“情感象徵論”
(二)克利斯蒂娃的“文本間性”概念

第八章 後現代藝術的反文化性質
第一節 荒謬的普遍性與藝術的荒謬性
(一)世界和人生的荒謬是藝術荒謬性的基礎
(二)語言的荒謬性加劇了生活和藝術的荒謬性
(三)古希臘神話所表現的藝術荒謬性
(四)現代性發展中的荒謬性與反荒謬
(五)以荒謬反荒謬的後現代藝術
第二節 從“荒謬劇”到“反藝術”的發展
(一)後現代主義“荒謬劇”的產生過程
(二)荒謬劇和其他後現代劇的多元化美學基礎
第三節 作為“反藝術”基本範疇的“荒謬”
(一)“解構”就是藝術荒謬化和非語言化
(二)生活中實際荒謬的極端化
(三)通過藝術“色情化”達到荒謬化
(四)反藝術荒謬創作的仲介性和象徵性
(五)以“嘉年華式”酒醉狂歡模式呈現荒謬
(六)作為創作自由的反藝術荒謬原則
第四節 從現代美學到後現代反美學的過渡
(一)本雅明的混沌美學
(二)阿多諾的“無調”美學的吊詭性
第五節 藝術的非定義和無定義
(一)後現代“反藝術”對藝術定義的探討
(二)藝術定義化的形而上學基礎
(三)貶低和扭曲藝術的傳統藝術定義
(四)藝術和生活一樣是不可定義的
(五)後現代反藝術對藝術定義的特殊態度
(六)藝術和自由一樣都是不可界定的
第六節 關於藝術的形式美
第七節 在“反藝術”中實現後現代藝術的創新遊戲
(一)在遊戲中創作的後現代藝術
(二)後現代藝術遊戲的形式性及其超形式化
(三)作者死亡化的創作遊戲
(四)後現代藝術遊戲的象徵化
第八節 後現代藝術的正當化問題
(一)後現代藝術的“去正當化”性質
(二)後現代藝術同“大眾文化”的雙重矛盾

參考文獻
2004年簡體字版跋
 

詳細資料

  • ISBN:9787300187761
  • 規格:562頁 / 普通級 / 2-1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針灸匠張寶旬食療養生書《對症食療小妙招》 祛除百病吃出健康!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哲學│歷史│文學 79折起
  • 翦商作者新作79折
  • 針灸匠張寶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