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到貨2本75折
百法明門論講析

百法明門論講析

  • 定價:114
  • 優惠價:879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法」是佛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疇,是佛教在人類思想史上獨具異彩的創造,其涵義相當復雜。因此,仔細分析和准確把握「法」的意義十分重要。關於「法」,佛教的典籍通常有兩種用法:一是指佛的教法、佛法。如:「佛、法、僧」三寶里的「法」,是指佛教真理的意思;二是指成分、事物和現象。這里講的是後一種用法,和前一種用法沒有關系。

本書是研習唯識學的基礎讀物,為大乘佛教對宇宙萬有之分類,明乎此則知「萬法唯識」之歷,可是正確的宇宙人生觀;所述「五位百法」是唯識學的名相提綱;亦為瑜伽行學派對心理學的簡要說明,從而探涉心理活動及心理現象的體性、作用,及至對善心理的提倡,對惡心理的對治(醫療),以達到凈化社會和完善人格。本書不僅為唯識學之敲門磚,亦是進入中觀學派的奠基石。
 

目錄

緒論:五位法的概念
第一章 《大乘百法明門論》簡介
一 論主簡介
二 譯者簡介
三 略釋題意
四 明造論意
五 研習的目的
第二章 總釋
第三章 心法
一 眼識
二 耳識
三 鼻識
四 舌識
五 身識
六 意識
七 末那識
八阿賴耶識
第四章 心所有法
一 遍行位
(一)作意
(二)觸
(三)受
(四)想
(五)思
二 別境位
(—)欲
(二)勝解
(三)念
(四)三摩地
(五)慧
三 善位
(一)信
(二)精進
(三)慚
(四)愧
(五)無貪
(六)無嗔
(七)無痴
(八)輕安
(九)不放逸
(十)行舍
(十一)不害
四 煩惱位
(一)貪
(二)嗔
(三)慢
(四)無明(痴)
(五)疑
(六)不正見
五 隨煩惱位
小隨煩惱
(一)忿
(二)恨
(三)惱
(四)覆
(五)誑
(六)諂
(七)(忄喬)
(八)害
(九)嫉
(十)慳
中隨煩惱
(十一)無慚
(十二)無愧
大隨煩惱
(十三)不信
(十四)懈怠
(十五)放逸
(十六)昏沉
(十七)掉舉
(十八)失念
(十九)不正知
(二十)散亂
六 不定位
(一)睡眠
(二)惡作(悔)
(三)尋
(四)伺
第五章 色法
一 五根
(一)眼
(二)耳
(三)鼻
(四)舌
(五)身
二 五境
(一)色
(二)聲
(三)香
(四)味
(五)觸
三 法處所攝色
第六章 心不相應行法
一 得
二 命根
三 眾同分
四 異生性
五 無想定
六 滅盡定
七 無想報
八 名身
九 句身
十 文身
十一 生
十二 住
十三 老
十四 無常
十五 流轉
十六 定異
十七 相應
十八 勢速
十九 次第
二十 方
二十一 時
二十二 數
二十三 和合性
二十四 不和合性
第七章 無為法
一 虛空無為
二 擇滅無為
三 非擇滅無為
四 不動無為
五 想受滅無為
六 真如無為
第八章 二無我
一 補特伽羅無我
二 法無我
附錄
(一)百法明門論表解
(二)大乘百法明門論本地分中略錄名數解
 

詳細資料

  • ISBN:7806599207
  • 叢書系列:佛典叢書
  • 規格:272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針灸匠張寶旬食療養生書《對症食療小妙招》 祛除百病吃出健康!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哲學│歷史│文學 79折起
  • 翦商作者新作79折
  • 針灸匠張寶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