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到貨2本75折
中國佛教哲學要義(全二卷)

中國佛教哲學要義(全二卷)

  • 定價:396
  • 優惠價:8734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相對而言,中國佛教學者在宇宙生成論方面的理論創造較少,他們比較重視對宇宙結構和現象的說明,更重視對宇宙本體的尋求,並把佛教的一些認識論問題轉換為本體論問題。佛教從對世界的界定出發,強調世界的特質,是在空間上的無限廣大和在時間上的無始無終,古代印度以須彌山中心說來勾畫其世界結構,認為須彌山周圍環繞著九山八海、四大洲、太陽、月亮,合稱為一個“世界”。

中國佛教哲學反映了中國佛教學者對宇宙人生和修持實踐的看法與主張。本書從中國哲學史發展的脈絡來解讀、詮釋中國佛教哲學的思想,並采用問題解析體來展現中國佛教哲學的內容。全書通過總論、人生論、心性論、宇宙論和實踐論五編的專題論述,闡明中國佛教哲學問題的濫觴、論辯、演變與發展的歷史軌跡,顯示其間不同觀點之間的互動進程,進而總結其哲學思維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規律。
 

目錄

上卷
第一編 總論
小引
第一章 中國佛教哲學的形成
第一節 中國佛教哲學的界說
第二節 中國佛教哲學形成的途徑
一、翻譯經典
二、講習經義
三、編撰佛典
四、判教創宗
第三節 中國佛教哲學形成的根源
一、地理環境
二、自然經濟
三、政治結構
四、文化環境
第二章 中國佛教哲學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 “格義”式哲學的產生
第二節 玄學化哲學的流行
第三節 學派哲學的興起
第四節 宗派哲學的繁榮
第五節 心性哲學的合流
小結
第三章 中國佛教哲學的思想體系
第一節 中國佛教哲學體系的思想元素
一、人生論哲學
二、宇宙論哲學
三、實踐論哲學
第二節 中國佛教哲學體系的多重聯系
一、層次和核心
二、內部聯系
三、外部聯系
第三節 中國佛教哲學體系的內外作用
一、內部作用
二、外部作用
第二編 人生論
小引
第四章 中國佛教的因果報應論
第五章 中國佛教的神不滅論
第六章 中國佛教涅*觀念的演變與發展
第七章 中國佛教對于“佛” 的涵義轉化與拓展
第八章 中國佛教淨土觀念的類別與轉型
第三編 心性論
小引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論思想概述
第十章 中國佛教心性論哲學範疇網絡
第十一章 南北朝時代佛教三大心性論思潮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惡說
第十三章 華嚴宗的自性清淨圓明說
第十四章 三論、唯識和密諸宗的心性論
第十五章 禪宗的理論要旨在慧能前禪師的心性思想
第十六章 慧能《壇經》的性淨自悟說
第十七章 荷澤宗的靈知心體說
第十八章 石頭宗的靈源皎潔說
第十九章 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說
第二十章 臨濟宗的一念心清淨與無事是貴人說
第二十一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動
第二十二章 道、佛心性思想的互動
余論一 心性論︰中印佛教思想的重點同異點
余論二 心性論︰儒、道、佛三教哲學的主要契合點
下卷
第四編 宇宙論
第五編 實踐論
結語
征引與參考書目
主要人名索引
後記
重印附言
 

詳細資料

  • ISBN:7300042589
  • 規格:平裝 / 126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針灸匠張寶旬食療養生書《對症食療小妙招》 祛除百病吃出健康!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哲學│歷史│文學 79折起
  • 翦商作者新作79折
  • 針灸匠張寶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