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大國改革:經濟學家的改革記述

大國改革:經濟學家的改革記述

  • 定價:620
  • 優惠價:79489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揭曉改革細節
  一線經濟學家講述鮮為公眾所知的改革內幕

  回顧改革歷程
  一本書講清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的來龍去脈

  驚嘆精彩時刻
  一次讀懂身在其中卻不見真容的「中國奇跡」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經濟所經歷的巨變包含了太多引人入勝的故事。本書以一位經濟學家的視角,回顧了農業改革、價格改革論戰、通貨膨脹辯論、深圳特區建立始末、浦東開發開放等諸多影響深遠的事件,帶領讀者重返精彩紛呈的改革現場,細述不為公眾所知的改革歷程。

  同時,本書罕見地從參與改革的經濟學家內部的視角出發,描繪改革歷經的各種探索和博弈,刻畫了一群積極推動改革的經濟學家的活躍身影。以事件為線索,通過人物與事件的相互關聯鋪展論述,讓讀者用最短時間了解中國改革的核心、理解中國改革的未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軍
  

  1963年生,經濟學家。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現任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他是第八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和理論經濟學聯席召集人、教育部全國高校經濟學教指委副主任、復旦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任暨社科與管理學部主任、復旦大學黨委委員和校務委員會委員。兼任上海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廣東省決策諮詢顧問委員會委員、重慶十四五規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等。曾任上海市委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民進中央特邀諮詢研究員等。他2015年榮獲上海市先進工作者稱號。

  張軍教授被海內外公認是中國經濟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在學術界影響廣泛。2015年7月受邀出席李克強總理主持的經濟形勢座談會。2015年10月榮獲第七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2018年獲美國比較經濟學會(CES)的最佳論文獎Bergson Prize 。 2020年11月獲得《中國新聞週刊》評選的年度影響力人物⸺「年度經濟學家」稱號。
 
 

目錄

前言 001
代序 不為公眾所知的改革 007
 
第一章 自下而上的農業改革 029
農業集體化 030
安徽樣本 038
推廣農業改革 048
80 年代的農業增長 058
 
第二章 莫干山上論戰價格改革 068
莫干山會議 069
雙軌價格的經驗 091
關於雙軌制的爭論與「配套改革」動議 097
價格雙軌制:是奇跡還是神話 106
 
第三章 巴山輪會議 121
「巴山輪會議」上的經濟學家 122
1985 年的通脹辯論 128
「巴山輪會議」的七大論題 136
中國經驗的理論貢獻 143
 
第四章 特區試驗場 152
試驗改革的回聲 154
成立特區的過程 160
設立經濟特區的政治經濟學 170
特區的制度試驗 179
特區為甚麼會遭遇經濟學家的批評 189
特區與沿海開放戰略:空間經濟學的視角 197
特區的使命 206
 
第五章 分權與增長 208
向地方分權有多重要 211
分權的政治 220
1978 年以後的財政分權 231
分權財政告訴了我們甚麼 247
 
第六章 重建金融 261
重建銀行 263
非銀行金融機構 272
外資銀行 277
金融市場 281
民間借貸市場 289
中國金融體制的特徵 295
中國經濟的貨幣化進程 306
金融深化與經濟增長:熊彼特可能錯了嗎 312
小結 326
 
第七章 一場錯了再試的改革 328
「試錯」的開始 330
再試再錯的改革:承包國有企業 344
京倫會議 354
改制 360
地方試驗 367
雜交的制度:新國企的出現 377
試錯的遺產:「央企」的形成 382
我的工業研究 387
 
第八章 浦東開發 402
開發浦東的緣起 405
早期的特惠政策和浦東的組織架構 411
土地批租在上海的起源 419
如何破譯馬克思的地租理論 425
 
附錄 激情歲月 434
1994 年京倫會議:建立現代公司制度 435
1992 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中國改革突然加速 438
1990 年鄧小平上海過年:浦東要後來居上 439
1979 年經濟特區的構想:一份考察報告引發的連鎖反應 440
1984 年十二屆三中全會:改革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 445
1985 年巴山輪會議:宏觀管理的起點 448
1984 年「莫干山會議」:價格雙軌過渡? 449
1986 年:改革方案的較量 452 
1978 年12 月小崗村的「包產到戶」:自下而上的農業變革 454
1978 年的不同尋常:改革元年 456
 
後記 459
 

詳細資料

  • ISBN:9789888763443
  • 規格:平裝 / 488頁 / 15.2 x 23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內容連載

前言
 
2018年12月18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40周年的紀念日,因此把1978年視為中國經濟改革的元年當然也是有道理的。實際上,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中央還召開過為期36天的工作會議,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做準備。而在工作會議之前,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紛紛出國考察和訪問,使得那一年成為40年來中國高層領導人出訪最為密集的一年。那一年,鄧小平本人就訪問了日本、新加坡等國。就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鄧小平還專程到了平壤,他告訴金日成,中國要準備改變了,發達國家的技術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可以說,就在那一年,鄧小平決定推動變革,中國開始了非凡的學習之旅。

海內外的經濟學家,包括我自己,過去30多年來為中國經濟改革取得成功的經驗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中國的改革經驗被概括為已有經濟學理論的實驗室,也被認為可以成功拓展現有經濟學理論的分析範圍,可對經濟學的發展做出貢獻。但大多數經濟學家的研究都是基於對改革結果的觀察,而對那些為推動改革做出貢獻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沒有給予同等的關注。在改革經歷40年後的今天,對於那些需要更深入理解中國改革的讀者來說,這是一個缺憾。

不可否認,中國的改革過程和推動改革的社會力量的形成無疑是中國在改革之初所具有的制度遺產及政治條件的產物。不了解這個背景和初始條件,我們無法知道中國的改革為甚麼是漸進的、增量式的和分步走的,為甚麼中國在改革中總是形成雙軌體制,並且可以做到「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正是這些制度遺產和政治條件使中國在改革方式和對改革方案的選擇上變得不那麼激進。

一旦我們把視野轉入中國改革進程中的「投入」側而不是「產出」側,你立刻就會發現中國改革的精彩之處在於改革如何從黨內的思想鬥爭和政治較量中形成主流;在於改革如何在關鍵時候由政治領導人的智慧與眼光所推動;在於改革成為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的互動過程;在於改革成為能讓更多人參與其中的社會過程;在於改革是一個基於局部經驗推廣和試錯法的社會實驗;更在於改革成為一個關於技術和制度的學習與擴散過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_領券折百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