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_加碼
七旬老僧述心懷:見道真言

七旬老僧述心懷:見道真言

  • 定價:260
  • 優惠價:923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2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蓮生活佛在書中說道:
  我要出離這世間,知幻離幻,追求真實的本性。
  然後,我要以大慈悲的光芒,來幫助一切有情眾生,離苦得樂。
  我發願,不捨一個眾生。
  我祈願本書能以無上心得的教法,照亮無量眾生的心靈

  就是這本作者用「心」來照亮眾生,不但如此,書中也說到「一切唯心造」。成佛作祖、凡夫、三惡道,全是「心」,祈願眾生也要有一棵菩提心,所以本書環繞的主題就是你我的「心」。本書作者將他一生學習佛法的心得,盡顯書中,祂祈願一切眾生能免於一切的迷惑。祈願一切眾生能走在正道上。祈願一切眾生度過艱辛困難。祈願一切眾生見道開悟。

本書特色

  得道高僧分享一生修行的「無所得」
  盡說人生真諦、見道真言

  大家來瞧瞧
  僅僅在補牙這般俗事上,老僧是如何洞見了勝義諦?
  而在這人手一機、機不可失的年代,老僧為何不做低頭族,獨獨閉上眼睛?
  明明修行是求解脫出離,老僧為何卻說輪迴也好?

  老僧心懷湛然,通透又妙不可言,只待有緣的您掀開書頁慢慢嚼、細細品⋯

  本書贈送作者畫作複製畫一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盧勝彥


  蓮生活佛盧勝彥,西元1945年生於二戰下憂患的台灣,
  現旅居於煙雨微微的西雅圖,每日修行、寫作及繪畫,
  以實證和慈悲勾勒度眾的文字,如月河流水閃耀智慧的光環。

  是真佛宗創辦人
  平易親切、慈悲為懷的開解病難憂苦,獲得千萬弟子的景仰皈依。

  是一位演說家
  深入淺出、幽默風趣的闡述佛法哲理,具有獨樹一格的講演藝術。

  是一位畫家
  天賦異稟、微妙觀察的書畫自然景物,成就自在任運的揮毫創作。

  更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
  多元題材、精勤撰寫的抒發心境體悟,紀錄親身經歷的數百冊文集。
  1967年第一本創作《淡煙集》問世。
  1992年5月完成《第一百本文集》。
  2008年5月出版第二百本文集《開悟一片片》。

  他是當代能將佛法與藝術結合的第一人,精進與毅力不同凡響。
 

目錄

序 七旬老僧述心懷
001 不分教派
002 我早已死了
003 我的修行是「零」分
004 一滴水注入大海
005 我修成了「淡定」
006 修行忍辱不易
007 出離心
008 自由與戒律
009 更嚴苛的戒律
010 四白業與四黑業
011 大善與大修行
012 指頭上的腫痛
013 對症下藥
014 乾坤大挪移
015 巨靈掌
016 禪修的練習
017 述述心懷
018 大禹治水
019 同修時的覺受
020 袁天罡秤兩
021 極惡之人
022 寫給「花」的簡訊
023 掉了一顆牙齒
024 心開意解
025 我喜歡說的笑話
026 對於「魔」的看法
027 我與我的上師
028 沒有「手機」的人
029 心如止水
030 灌頂的意義
031 消融
032 寂天菩薩的話
033 人問我答:成佛有幾種?
034 見道與解脫
035 修行的要件
036 蓮萊上師之悟
037 佛力素描
038 報身佛的神變
039 老僧的心聲(一)
040 老僧的心聲(二)
041 老僧的心聲(三)
042 老僧的心聲(四)
043 老僧的心聲(五)
044 老僧的心聲(六)
045 老僧的心聲(七)
046 老僧的心聲(八)
047 我這輩子沒有白來
048 蓮訶的信
049 大幻化網金剛感應篇
附錄 『聖尊蓮生活佛』法語開示:『時輪金剛』禪定九次第全文
 



七旬老僧述心懷


  我。
  蓮生活佛盧勝彥。
  七十七歲。
  住在美國華盛頓州「南山雅舍」。
  心中一直有一個理想,想寫一本涵蓋了我這一生學習佛法的心得。
  但,這個理想,太大了,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然而,
  我不顧一切,就動筆了。
  書名是:
  《七旬老僧述心懷》。
  其實真正的書名,應該是《七旬老僧述心得》。

  ●

  我當然知道:
  所謂「得」,即是「無所得」。
  而「無所得」也即是「得」。
  因為經歷了「聞」、「思」、「修」。
  我珍貴人身的依止。
  上師的種種教法。
  由信心到菩提心。
  由道到果。
  對一切事物絕對純淨的淨觀。
  我終於領悟了:
  「無所得」。
  這「無所得」。
  這「無所得」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
  這裡寫了三個非常,正是絕對正確的「心得」。

  ●

  以前。
  釋迦牟尼佛在開示說法的第一句話是:
  「弟子們!請諦聽,人生是苦。」
  這「苦」,就是「真諦」。
  接著:
  「空」是真諦。
  「無常」是真諦。
  「無我」是真諦。
  「無所得」是真諦。
  我以自己親身的經歷來證實,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真理。

  ●

  也許所有的學佛者都認為,這「苦」、「空」、「無常」、「無我」、「無所得」,我們都耳熟能詳。
  但,我告訴大家:
  人人都知道。
  人人都做不到。
  這是要我們去實踐的,佛陀所說的道理,我們都明白。
  問題是要去實踐。
  實踐了之後,才是「大手印」、「大圓滿」、「無所得」。
  我祈願本書能以無上心得的教法,照亮無量眾生的心靈。

  ●

  我祈願:
  願一切眾生能免於一切的迷惑。
  願一切眾生能走在正道上。
  願一切眾生度過艱辛困難。
  願一切眾生見道開悟。
  眾生皆是佛,
  卻為染污蔽;
  染污若淨化,
  佛果即現前。
 
Sheng-yen Lu
17102  NE 40th  CT
REDMOND WA 98052
U.S.A.
蓮生活佛‧盧勝彥
二○二一年四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51469
  • 叢書系列:盧勝彥文集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9 x 21 x 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001 不分教派
 
在「藏傳佛教」中,目前共分四大教派:
 
寧瑪派(紅教)
 
格魯派(黃教)
 
葛舉派(白教)
 
薩迦派(花教)
 
其他還有無數的小支流派,無數無數,數也數不清。
 
但,也有大師主張:「不分教派」。
 
十九世紀初:
 
蔣揚‧欽哲‧旺波。(一八二○—一八九二)
 
蔣貢‧康楚。(一八一三—一八九九)
 
秋吉‧林巴。(一八二九—一八七○)
 
這三位大師都是主張「不分教派」的。
 
這叫「利美」(Ris Med)運動。
 
主張藏傳佛教宗派之間,經常無法和諧相處,互相攻訐、論諍、迫害。
 
因此,
 
致力於保存各派傳承法教,無門戶之見。
 

 
在「台灣佛教」亦是如此:
 
佛光山。
 
慈  濟。
 
法鼓山。
 
中台山。
 
這是台灣的四大教派。
 
有此一說,在佛光山,你不可說慈濟的好;在慈濟,你不可說佛光山的好。
 
我看到如此現象,哈哈大笑!
 
我個人主張:
 
「不分教派。」
 

 
我學習密教時,皈依了四派師父:
 
了鳴和尚(紅教)。
 
薩迦證空上師(花教)。
 
十六世大寶法王(白教)。
 
吐登達吉上師(黃教)。
 
因此證知:
 
我根本不分教派。
 
我說法時,經常會提及:
 
孔子。
 
老子。
 
耶穌。
 
上帝。
 
穆聖。
 
佛陀。
 
我為什麼會這樣子說法?因為我已「見道」,見道是平等的。
 

 
佛滅後百餘年,佛教僧團分裂為「上座部」、「大眾部」。史稱「根本分裂」。
 
後再分「上座十部」、「大眾八部」史稱「枝末分裂」。
 
上座十部:
 
說一切有部、犢子部、法上部、賢冑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化地部、法藏部、飲光部、經量部。
 
大眾八部:
 
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多聞部、說假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
 

 
我告訴大家:
 
所謂「真佛宗」,就不是「真佛宗」,根本沒有「真佛宗」。
 
在我眼中,也沒有「蓮生活佛‧盧勝彥」。
 
這些,只是名詞。
 
暫時的象徵。(其實是沒有的)
 
002 我早已死了
 
我讀「大同國小」時。
 
有一位很好很好的同學。
 
他的名字叫「黃金雄」。
 
我們全家人,給他取一個綽號,就叫「圓臉」。
 
他因病逝世。
 
我回台灣時,在高雄中學禮堂說法時,第一次聽到他的死訊。
 
我說不出話來。
 
默哀久久。
 
我讀「高雄高工」時。
 
有一位很好很好的同學。
 
他的名字叫「莊正和」。
 
他是一位登山的專家,最後卻死在山上,登山的時候過逝。
 
他與我是《雄工青年》的主編。
 
我懷念他。
 
我讀「測量學校」(大學部三十二期),有一位很好很好的同學。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大耕老師解盤改運實錄!只要改變命盤上幾個條件,便可能迎來全然不同的人生!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愛的繪本展
  • 台灣廣廈
  • 春季電腦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