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繪本展
推拿:一個策展實踐的回顧:侯俊明《身體圖》訪談計畫

推拿:一個策展實踐的回顧:侯俊明《身體圖》訪談計畫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7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深入了解當代藝術的策展實踐,個展中策展人與藝術家的互動過程。
 
  本書為作者蔡明君以策展人身份受藝術家侯俊明邀請所合作的「推拿-侯俊明《身體圖》訪談計畫」一展作為案例,整理策展方法以及當代策展的認知。
 
  本書第一部分為「策展50年發展簡述」,共有四個章節,以「簡史:從展覽到策展」以及「策展人:從史澤曼到奧布里斯特」兩個章節梳理展覽與策展史,接續透過「當代策展方法:從選作到合作」一章談策展方法學演變的影響以及「當代策展態度:委託製作」來論述委託製作的重要性,並說明這些不同的策展方法學對於當代策展,尤其是作者的策展實踐與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針對「推拿-侯俊明《身體圖》訪談計畫」展覽本身,分為三個章節,分別是「方法學:個展的策展」、「推拿之室:策展與展示的關係」,以及最後一章「多重角色:推廣、論述與團隊合作」。透過三個不同的角度詳細敘述本策展計畫的主題內容,並說明當代策展在概念與方法中複雜而豐富的實踐,以及組織策展團隊的重要性,和成果的說明。在「後語:當代策展的角色」一章中,回顧展覽圖文書的出版及其後續引發的討論。希望從理論、方法學與技術等部分來分析這個策展計畫的獨特性,梳理出當代藝術策展的技術方法的一種面向,並期望進一步提出當代策展的角色與定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明君

  1981年出生於臺灣高雄,家鄉在南投,從16歲離家唸書之後,經常處於一種游牧的狀態,在不同的國家、城市以及居所之間穿梭。不斷移動的狀態加上觀察者的性格,造成了她的藝術創作與策展計劃多半與當時或當地的現象、地方、空間、以及所合作的人有緊密的關聯。又因為從國中美術班開始便投入在藝術領域當中,引發她探索藝術和大眾與社會之間關係的好奇,加上長年來在生活中對於環境、自然與生態的關心,她的研究與實踐逐漸走入了無牆的環境之中。她的計畫多半是場域與脈絡限定,與合作對象以分享、討論、甚至挑戰的方式發展,並針對每一次的合作者以委託製作為概念提出計畫。
 
  幾個比較重要的策展實踐包括:2009年到2010年倫敦「Beyond The Map」,2010年柏林「Mirror, mirror on the wall」,2011年臺中20號倉庫「翻轉吧!倉庫|In/side/out」,2012年東海藝術中心的「院|Yard」與藝術家博覽會中的「群聚|A Gathering」,2013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斜面連結—實驗典藏展計劃」中的「待續」、以及2014年受悍圖社委託所策劃的「書圖」與「畫譜」,2015年臺北數位節-魔幻動畫展「有影切片」,2017年於東石與甲仙「後植民計畫:社區生根創作」,2018年於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的「綠洲」、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的「負育群帶聚落-文化部空總文化實驗室實驗建築計畫」以及2019年於臺南的「2019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等,皆為特定發想的研究策展計畫,包含針對場域、對象、時間或策展方法學的特定性的討論,可看出她策展研究上的執著與專注。
 
  現為東海大學美術系短期專任助理教授,並以藝術為方法與人、空間、環境對話,持續發展當代藝術創作與策展實踐。
 

目錄

推薦序
 
編輯推薦
 
  「我與小明相識多年,深知她對於策展工作的熱情與執著。如今,她用一本書細細梳理對於「策展」專業的想法,作為長年友人,當然義不容辭接下編輯工作!這本書鉅細靡遺地書寫了她的策畫「推拿」展的理念與執行過程,其細膩之程度,是坊間的策展書籍所少有。她不掉書袋,不賣弄炫學,非常好入口!推薦給有志於策展工作的朋友!」(沃時文化 蔡雨辰)
 
作者序
 
前言:從創作到策展
 
  在藝術領域中,不時會遇到像筆者這樣背景的人:因為國小美術課的繪畫表現不錯,所以被送到畫室,國中考上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大學美術系,接著進到美術系研究所。在那十幾年的時光裡,都是以「藝術家」的身份被培養訓練著。然而,在筆者身上有個轉折。就讀研究所期間,當時身為創作者,除了做自己的個展,同時也以一年一至兩檔的數量,規劃著與同學的聯展。過程中,不僅發現自己有著清晰的邏輯,非常擅長安排工作事項,更發現,在一個展覽的製作過程裡,除了個人作品的創作,展覽概念與題目的發想也是個很讓人享受的過程,並在與一同展出的夥伴討論裡,發現了許多可以創造、開展與發揮的空間。畢業後進入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藝術空間工作,持續在展覽與活動規劃裡找到合作與對話的創作能量,就在這樣兩年經驗的累積後,在對策展仍是一知半解,只是一心希望可以學習展覽製作以及其相關知識的期待下,前往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美術系的策展研究所(MFA in Curating, Department of Art, Goldsmith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正式進入了「策展」(curating)的領域。
 
  金匠學院的策展研究所,是全球這個領域學院課程的先驅之一(呂佩怡,2016:8)。學期間,與同一學系藝術創作研究所(MFA in Fine Art)以及藝術書寫研究所(MFA in Art Writing)同儕們的對話裡,經常會出現針對筆者這樣創作者背景的人,為何或如何從「藝術家」(artist)轉為「策展人」(curator)的討論。在討論這兩種身份時,經常出現一種普遍的質疑:策展人的光芒與資源似乎漸漸大過於藝術家,形成了一種不平等的權力關係甚至是階級結構,而這就是許多創作者轉而成為策展人的原因。
 
  那個時候,筆者對於這樣的批評並不以為然,或許因為當時臺灣的策展人風潮尚未全面展開,筆者所知的策展人多半策劃大型藝術機構的大型展覽,而對策展人的工作認識也是偏向論述與研究。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策展人專案補助始於2004年,對於當時仍是創作者身份的筆者而言太過遙遠,因此對策展人的角色仍不理解,也未曾感覺到階級與權力不平等狀況。然而,2008年的彼時,於倫敦的這些討論,距離美國藝評家米歇爾.布廉森(Michael Brenson)於1998年針對獨立策展人逐漸影響著全球前衛藝術展演發展的狀況所發表的〈策展人的時刻〉(The Curator’s Moment)這篇文章(1998:16-27),已有十年之久,顯示了臺灣與歐洲或北美在「策展」上的認知與討論環境實在晚了許多。今日,又過了十年,2018年的當代策展,是否仍有著針對策展人光環大過藝術家的質疑?這樣的討論仍盤旋在歐洲與北美,或也來到了臺灣?又或者,這樣的討論早不再重要,當代策展與藝術創作者之間的關係,已由從屬與否的緊張角力,發展出其他關係?
 
  筆者自2008年後,致力於策展的研究與實踐,透過數個策展計畫探索當代策展的發展。本書為「策展技術報告」,企圖以2017年筆者以策展人身份受藝術家侯俊明邀請,所合作的「推拿-侯俊明《身體圖》訪談計畫」一展作為案例,整理筆者的策展方法以及當代策展的認知。
 

前言|從創作到策展
 
第一部分|策展50年發展簡述
第一章-簡史:從展覽到策展
第二章-策展人:從史澤曼到奧布里斯特
第三章-當代策展方法:從選作到合作
第四章-當代策展態度:委託製作
 
第二部分|「推拿-侯俊明《身體圖》訪談計畫」:策展人與藝術家推與拿的角度與力道
第一章-方法學:個展的策展
第二章-推拿之室:策展與展示的關係
第三章-多重角色:推廣、論述與團隊合作
 
後語|當代策展的角色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684101
  • 規格:平裝 / 159頁 / 15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部分:策展50年發展簡述
 
第一章
簡史:從展覽到策展
 
今日我們所理解的博物館與典藏、研究及展示等結構與知識從歐洲發源。自16世紀驚奇小屋(Cabinet of Curiosity)開始,到18世紀博物館建立開放,收藏品不再僅存放於個人倉庫與清單中,而是進入到一個空間被整理、擺放與展示,讓收藏者以外的人亦可觀賞。在空間中,被展出與觀看的文物與藝術品,在管理研究者的照顧下,除了收藏系統,亦逐漸發展並建立了一些展示的系統與方法。例如,沙龍展示是以「堆疊陳列」(skied)作為邏輯,這種將藝術品與文物作為空間裝飾材料思考的展示方法持續了相當久,直至1926年創立的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才出現以「視平面」高度為依準的「水平」展示方法,讓藝術品成為展示的重心,而非空間擺飾(林宏璋,2018:37-38)。
 
展示的實踐是構成展覽的重要核心,1976年,藝術家藝評人布萊恩.奧多爾蒂(Brian O’Doherty)集結出版了《在白立方之內-美術館空間的意識形態》(Inside the White Cube: The Ideology of the Gallery Space),討論藝術作品進入白盒子展示空間之後藝術與空間的關係,以及藝術作品的獨立性。1998年文化藝術研究者瑪麗.史丹尼柔斯基(Mary Anne Staniszewski)出版的《展示的權利: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展覽裝置歷史》(The Power of Display: A History of Exhibition Installations at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則是一部以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為研究對象的完整展示研究。這兩本書籍是20世紀早期少數針對「展覽展示」實踐的論述著作。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從「格」的概念出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漫畫展
  • 運動瘦身展
  • 經濟新潮社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