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溝通說話展
倫理的腦

倫理的腦

The Ethical Brain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有形的腦」與「無形的心智」,如何分別?又如何關聯?
「腦」與「心智」的跨領域研究,或許能提供答案。

  本書作者麥可.迦薩尼迦教授,是最權威的腦與心智科學學者之一,本書以腦發展的科學知識,討論倫理上生命認定的起點與終點;也討論日常生活品質質相關之議題,例如記憶失誤對人生、甚至對法院判決上可能之影響;以及「基因優化」「藥物優化」等有關追求聰明之倫理價值之議題……等。

  本書內容涵括胚胎、失智、自由意志、記憶、智力增進、宗教、隱私權、安樂死……等論述,以平易近人的文字呈現腦與心智科學之實驗證據,令讀者得以輕鬆了解深奧的倫理議題。

  本書的主要貢獻在於針對許多社會人文現象做出根本的「提問」,跨入形上學或後設倫理學(metaethics),探討倫理及道德現象的起源或基礎。作者希望藉著探討大腦的機制,來協助我們處理疾病、正常、道德、生活模式及生命哲學的社會議題。亦即,作者勇於以神經科學的「事實發現」,向倫理法律與社會的基本假設挑戰,然而其終極目標仍是入世的,希望能夠解決我們人生的實際問題。

作者簡介

麥可S.迦薩尼迦

  在1964年取得哲學博士學位,在羅傑史培利教授的指導下,開始進行人類「裂腦」的研究,這個研究後來讓史佩里獲得諾貝爾獎。

  在擔任達特茅斯醫學院精神醫學教授及認知神經科學主任之前,迦薩尼迦曾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Santa Barbara)分校、紐約大學研究院、紐約州立大學石頭溪(Stony Brook)分校、以及紐約康乃爾大學醫學院。在達特茅斯到職的兩年之內,他使得該醫學院成為美國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核心,並啟動了國家衛生研究院資助的訓練計畫(認知神經科學的夏季學院),並且建立了聯邦資助的大學校際計畫。

  1992年,他被網羅到加州大學戴維斯(Davis)分校擔任神經科學中心主任。在他任職該處的四年之中,他規劃、設計並督導兩棟研究大樓的興建。這個中心後來成為腦皮質生理學研究的世界領先機構。在1996年,他的母校達特茅斯學院邀請他回去任職,擔任認知神經科學中心的主任。目前,他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心理學教授,並擔任Sage心智研究中心的主任。

  迦薩尼迦對於「裂腦」病人的廣泛研究,讓我們對於大腦兩側分化的了解,有了非常顯著的進步,也幫助我們了解兩個大腦半球如何溝通。

譯者簡介

吳建昌

  學歷:美國哈佛大學衛生政策博士
  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
  台灣大學法學碩士
  台灣大學法學學士
  台灣大學醫學士

  專長: 醫學的倫理法律與社會分析,衛生政策倫理、法律與社會分析,生命科技法律、倫理與社會分析、司法精神醫學

 

目錄

致謝
中文版序 評價倫理議題的時機,正是現在 ◎迦薩尼迦
專文推薦 助你理解自己、學會思考的一本書 ◎李茂生
專文推薦 尋找增進人類生存的普世倫理 ◎胡海國
專文推薦 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與倫理的腦 ◎高淑芬
專文推薦 從神經科學觀點出發,探討生命倫理 ◎蔡甫昌
專文推薦 腦與心智攜手前行 ◎謝豐舟
導讀 發對倫理與法律的思考與想像 ◎吳建昌
前言 神經科學與倫理學的交會點 ◎迦薩尼迦

第1部 生命歷程中的神經倫理學
第一章 賦予胚胎道德地位
第二章 老化的腦

第2部 腦部優化
第三章 透過基因讓腦更好
第四章 鍛鍊頭腦
第五章 用藥打造聰明的腦

第3部 自由意志、個人責任及法律
第六章 我的腦要我這樣做
第七章 反社會想法及隱私權
第八章 腦部做出了品質不良的自傳

第4部 道德信念的本質以及普世倫理的概念
第九章 願意相信的腦
第十章 朝向一個普世的倫理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379482
  • 叢書系列:悅讀健康系列-身心靈書房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賦予胚胎道德地位
許多當代的生命倫理議題的核心,旨在探討何時社會該賦予胚胎道德地位,以及何時該將胚胎(embryo)或胎兒(fetus)視為我們的一份子。受精卵代表著即將進行分裂之實體(entity)的起點,此實體將繼續成長為胎兒、爾後長成嬰兒(baby)。受精卵也被認為是獨立個體生命的起點,這是一種給定的說法;但是,另一種說法是,受精卵並不是生命的起點,因為精子和卵子在尚未結合之前,也如同活著的植物等生物一般具有生命。然而,賦予胚胎如同新生兒或者任何活著的人所擁有的道德地位,是否正確?生命倫理學家持續努力解決這個問題。決定道德地位的起點具有深遠的影響,可及於流產、試管嬰兒、生物醫學克隆複製(cloning)1及幹細胞的研究。理性世界期待能夠解決這個議題。

這議題也凸顯出神經倫理學的領域超出古典生命倫理學的範圍。不管是直接或者間接的關聯,當倫理困境牽涉到神經系統時,神經科學家總是有話要說。他們可以窺看我們的腦蓋底下,幫助我們了解其實際上的生物狀態是什麼或不是什麼;比如說:腦是否存在?若腦存在,它是否具備有意義的功能?

神經科學家研究腦;腦是讓我們獨特地成為人並具有意識生命(conscious life)的器官。他們持續探索著腦區域的知識,以了解哪些腦區域維持心智思考、部分的心智思考或與思考無關。乍看之下,神經倫理學家似乎可以根據胎兒或胚胎是否擁有能夠(或不能夠)維持心智生活的某種生物物質,來決定其道德地位,也就是說,決定於胚胎是否已發展出具心智功能層次的腦。當代的腦科學已經準備要解答這問題,然而即使神經生物學知識明確,當神經倫理學試圖應用理性、科學的事實於倫理議題時,卻遭遇到了許多問題。

通往意識生命的途徑
當精子遇到卵子,受精卵即開始它的任務:分裂(divide)並分化(differentiate)、分裂並分化、分裂並分化。胚胎由這兩個細胞的結合開始,慢慢的長成大約具五十兆個細胞的人類生物體。受精卵一點都不浪費時間,在精卵結合的幾個小時後,胚胎即已清楚地具備三個不同的區域。這三個區域會發展成內胚層(endoderm)、中胚層(mesoderm)及外胚層(ectoderm),爾後這些胚層將再各自分化成人體所有的器官及成分,其中外胚層將發展成神經系統。

胚胎經過幾星期的成長,胚胎基底部分的構造─神經管(neural tube)開始形成神經元細胞(neuron)以及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 同時神經管旁的神經脊(neuralcrest)開始形成周邊神經系統(腦與脊髓之外的神經)的細胞, 神經管的中空處則形成腦室(the ventricles of thebrain)。在胚胎發育的第四週,神經管開始發育出三個突起,爾後這三個突起分別形成腦部三個重要區域:前腦(forebrain)、中腦(midbrain)、後腦(hindbrain)。這時,腦部的早期特徵開始形成。

即便胚胎發育出未來將變成腦部的特定區域,但是要到第五週末至第六週初(通常約在第四十至四十三天),第一次的腦電氣活動才開始。然而,此種初始的電氣活動並未具備人類意識之連貫(coherent)活動,甚至尚不具備如蝦子一般神經系統的協調性。正如臨床腦死的病人仍有神經活動,早期的神經活動乃是由神經元雜亂無章的原始放電組成,單單神經元活動本身,並不能代表具備整合的行為。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科普、電腦、飲食】高寶電子書暢銷書展:人生就是選擇的總和,全展7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司法考試書展
  • 心靈工坊暢銷展
  • 輕小說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