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經典 曹雪芹 紅樓夢

經典 曹雪芹 紅樓夢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書裡暗藏著作者多少辛酸的眼淚,有哪個知音能理解箇中滋味?!

  被討論最多、華文世界最長銷、最具戲劇張力的動人經典故事

  《紅樓夢》自出版以來,盛行不衰,研究者眾,研究《紅樓夢》的形成「紅學」;研究作者曹雪芹的形成「曹學」,兩者都成為顯學。從《石頭記》到《紅樓夢》,從曹雪芹到高鶚,這是一本最具文學性的中國長篇小說,也是最精采、不退流行的通俗小說。

  《紅樓夢》,「紅」代表一切美好的人、事、物,尤其是美好的女子;「樓」本是富貴人居住的高樓,代表富貴繁華。「紅樓夢」指的是:一切美好的人事物、任何富貴繁華都只是一場虛幻的夢境,夢境畢竟成空。

  《紅樓夢》流傳多年,一直暢銷且長銷,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既有通俗小說討喜的特點,又有純文學極為豐厚內涵的優點,不但讓人百讀不厭,而且每次閱讀都能讀出嶄新的心得。任何一個世代讀她,都不會因時空的改變,而產生隔閡。

本書特色

  胡適說《紅樓夢》是曹雪芹的自傳,但你從未真正了解過作者在書中所傳達的真情摯性嗎?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經典。曹雪芹 紅樓夢》全新解讀曹雪芹的一生、評析《紅樓夢》的創作歷程、演繹精彩內容情節。是了解經典《紅樓夢》、了解曹雪芹的第一首選。

  「人與經典」叢書
  王德威∕總召集.柯慶明∕總策劃

書系特色

  再現人文精粹,傳承經典價值
  麥田【人與經典】書系,務求成為現代人閱讀國學經典的最佳選擇!

  a. 選題全面且精要:精選現代讀者喜愛且必讀的國學經典至少35部,分批出版:選題涵蓋經,史,子,集等領域;兼具「有趣且有用」的內容,幫助讀者增進國學涵養,提昇人文基礎賞讀及寫作能力。

  b. 名家編委及編撰群: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台灣大學柯慶明教授總策劃。每本經典邀請台灣該主題領域有專研的名家學者編撰,專業嚴謹。

  c. 內容獨具特色:每本內容主要呈現「人的故事──經典的作者生平故事」及「經典作品的解析」二項重點。除了經典作品的分析導讀外,經典原著作者的生平,有別於一般簡略又平舖直述的簡介方式,每一位經典作者的生平,都將有1-3萬字的生命故事呈現給讀者。這是台灣第一套針對「經典作者」作「人物小傳」的完整書寫,讓讀者除了閱讀經典作品的神髓外,還能體驗經典作者完整豐富的生命內涵。

  d. 現代感的經典包裝:由知名設計王志弘全系列規畫設計,兼具收藏的質感與閱讀的便利。

作者簡介

鄭明娳

  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文學博士。曾任台灣師大國文系專任教授,現任東吳大學中文系專任教授。曾獲國家文藝理論獎、十大傑出青年金手獎、中山文藝散文創作獎等十一項獎。

  曾任國家文藝基金會顧問、青年寫作協會祕書長、副理事長、理事長,公共電視讀書節目《書香書訊》、《大師的印記》主持人等。

  曾於《幼獅文藝》、《大華晚報》、《文訊》、《人間福報》、《青年日報》、《中華日報》等撰寫專欄。著有《古典小說藝術新探》等二十八種、編有《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等三十種。

 

目錄

總序∕王德威
總導讀∕柯慶明
自序∕鄭明娳

壹-作者
一、《紅樓夢》成書
二、曹雪芹
三、《紅樓夢》與曹雪芹家世的關係
四、脂硯齋等批語
五、續書作者高鶚

貳-導讀
一、《紅樓夢》內容簡介
二、《紅樓夢》的結局
三、《紅樓夢》的時代創見
個人性情的開展∕人際關係的互動∕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生命意義的追尋∕個人品味的建立

參-選讀賞析
一、 警幻指迷
二、黛玉葬花
三、寶玉挨打
四、甄賈寶玉
五、寶釵撲蝶
六、麝月掣籤
七、晴雯撕扇
八、襲人城府
九、齡官畫薔
十、平兒理妝

肆-文本選讀

 

「人與經典」總序

  「人與經典」是麥田出版公司創業二十周年所推出的一項人文出版計畫。這項計畫介紹廣義的中國經典作品,以期喚起新一世代讀者接觸人文世界的興趣。取材的方向主要來自文學、歷史、思想方面,介紹的方法則是以淺近的敘述、解析為主,並輔以精華篇章導讀。類似的出版形式過去也許已有先例,但「人與經典」強調以下三項特色:

  "我們不只介紹經典,更強調「人」作為思考、建構,以及閱讀、反思經典的關鍵因素。因為有了「人」的介入,才能激發經典豐富多元的活力。

  "我們不僅介紹約定俗成的經典,同時也試圖將經典的版圖擴大到近現代的重要作品。以此,我們強調經典承先啟後、日新又新的意義。

  "我們更將「人」與「經典」交會的現場定位在當代臺灣。我們的撰稿人不論國內國外,都與臺灣淵源深厚,也都對臺灣的人文未來有共同的信念。

  經典意味著文明精粹的呈現,具有強烈傳承價值,甚至不乏「原道」、「宗經」的神聖暗示。現代社會以告別傳統為出發點,但是經典的影響依然不絕如縷。此無他,在時間的長河裡我們畢竟不能,也沒有必要,忽視智慧的積累,切割古今的關聯。

  但是經典豈真是一成不變、「萬古流芳」的鐵板一塊?我們記得陶淵明、杜甫的詩才並不能見重於當時,他們的盛名都來自身後多年—或多個世紀。元代的雜劇和明清的小說曾經被視為誨淫誨盜,成為經典只是近代的事。晚明顧炎武、黃宗羲的政治論述到了晚清才真正受到重視,而像連橫、賴和的地位則與臺灣在地的歷史經驗息息相關。至於像《詩經》的詮釋從聖德教化到純任自然,更說明就算是著毋庸議的經典,它的意義也是與時俱變的。

  談論、學習經典因此不只是人云亦云而已。我們反而應該強調經典之所以能夠可長可久,正因為其豐富的文本及語境每每成為辯論、詮釋、批評的焦點,引起一代又一代的對話與反思。只有懷抱這樣對形式與情境的自覺,我們才能體認所謂經典,包括了人文典律的轉換,文化場域的變遷,政治信念、道德信條、審美技巧的取捨,還有更重要的,認識論上對知識和權力,真理和虛構的持續思考辯難。

  以批判「東方學」(Orientalism)知名的批評家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Said, 1935-2003)一生不為任何主義或意識形態背書,他唯一不斷思考的「主義」是人文主義。對薩依德而言,人文之為「主義」恰恰在於它的不能完成性和不斷嘗試性。以這樣的姿態來看待文明傳承,薩依德指出經典的可貴不在於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標竿價值,而在於經典入世的,以人為本、日新又新的巨大能量。

  薩依德的對話對象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文明,各有其神聖不可侵犯的宗教基礎。相形之下,中國的人文精神,不論儒道根源,反而顯得順理成章得多。我們的經典早早就發出對「人之所以為人」的大哉問。屈原徘徊江邊的浩歎,王羲之蘭亭歡聚中的警醒,李清照亂離之際的感傷,張岱國破家亡後的追悔,魯迅禮教吃人的控訴,千百年來的聲音回盪我們四周,不斷顯示人面對不同境遇—生與死、信仰與背離、承擔與隱逸、大我與小我、愛慾與超越……—的選擇和無從選擇。

  另一方面,學者早已指出「文」的傳統語源極其豐富,可以指文飾符號、文章學問、文化氣質,或是文明傳承。「『文』學」一詞在漢代已經出現,歷經演變,對知識論、世界觀、倫理學、修辭學和審美品味等各個層次都有所觸及,比起來,現代「純文學」的定義反而顯得謹小慎微了。

  從《詩經》、《楚辭》到《左傳》、《史記》,從〈桃花源記〉到〈病梅館記〉,從李白到曹雪芹,將近三千年的傳統雖然只能點到為止,已經在在顯示古典歷久彌新的道理。《詩經》質樸的世界彷彿天長地久,《世說新語》裡的人物到了今天也算夠「酷」,《紅樓夢》的款款深情仍然讓我們悠然神往;而荀子的〈勸學〉、顧炎武的〈廉恥〉、鄭用錫的〈勸和論〉與我們目前的社會、政治豈不有驚人關聯性?

  「郁郁乎文哉」:人文最終的目的不僅是審美想像或是啟蒙革命,也可以是「興、觀、群、怨」、或「心齋」、「坐忘」、或「多識草木鳥獸蟲魚之名」,以至「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與文是我們生活或生命的一部分。傳統理想的文人應該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轉換成今天的語境,或許該說文學能培養我們如何在社會裡作個通情達理、進退有節的知識人。

  「人與經典」系列從構思、選題、到邀稿,主要得力柯慶明教授的大力支持。柯教授是臺灣人文學界的指標性人物,不僅治學嚴謹,對臺灣人文教育的關注尤其令人敬佩。此一系列由柯教授擔任總策劃,是麥田出版公司最大的榮幸。參與寫作的專家學者,都是臺灣學界的一流人選。他們不僅為所選擇書寫的經典作出最新詮釋;他們本身的學養已經是臺灣多年來人文教育成果的最佳見證。

王德威

「人與經典」總導讀

  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上述孟子謂萬章(萬章是孟子喜愛的高足弟子)的一段話,或許最能詮釋孔子所謂:「無友不如己者」之義,因為這裡的「如」或「不如」,就孔子而言是從「主忠信」一點立論,而就孟子而言,則從其秉性或作為是否足稱「善士」,而更作「一鄉」、「一國」、「天下」之區別,以見其心量與貢獻之大小,充分反映的就是一種「同明相照,同氣相求」的渴望。這種不謀其利而僅只出於「善善同其清」的道義相感,或許就是所謂「交友」最根本的意義:靈魂尋求他們相感相應的伴侶,「知己」因而是個無限溫馨而珍貴的詞語。

  但是「善士」們,不論是「一鄉」、「一國」或「天下」之層級,在這高度繁複流動的現代世界裡,大家未必皆有機緣相識相交而相友,於是「尚論古之人」的「尚友」就更加重要了。因為透過「頌其詩,讀其書」:我們就可以發現精神相契相合的同伴;當我們更進一步「論其世」,不僅「聽(閱)其言」,而進一步跨越時空、歷史的距離,「觀其行」時,我們就因「知其人」,而可以有「尚友」的事實與效應了。

  我們因為這些「古之人」的存在,而不再覺得孤單。雖然我們或許只能像陶淵明一樣,深感「黃(帝)唐(堯)莫逮」,未能及時生存於那光輝偉大的時代,而「慨獨在余」,而深具時代錯位的生不逢時之感;但卻也因此而無礙於他以「無懷氏之民」或「葛天氏之民」為一己的認同;在他以五柳先生為其寓託中,找到自己有異於俗流的生存方式與實現生命價值的途徑。

  雖然未必皆得像陶淵明或文天祥那麼戲劇性;「風簷展書讀」之際,時時發現足資崇仰共鳴的「典型在宿昔」,甚至生發「敢有歌吟動地哀」的悲憫同情,卻是許多人共有的經驗:這使我們不僅生存在同代的人們之間,更同時生活在歷代的聖賢豪傑、才子佳人,以至雖出以寓託而不改其精神真實的種種人物與人格之間,終究他們所形成的正是一種,足以寄託與安頓我們生命的,特殊的「精神社會」:或許這也正是人文文化的真義。

  當這些精神人格所寄寓的著作,能夠達到卓超光輝,足以照耀群倫:個別而言,恍如屹立於海濤洶湧彼岸的燈塔;整體而言,猶若閃爍於無窮暗夜的漫天星斗,燦爛不盡……這正是我們不僅「尚友」古人,更是面對「經典」的經驗寫照。

  在各大文明中,許多才士偉人心血凝聚,亦各有鉅著,因而成其「經典」;終至相沿承襲,而自成其文化「傳統」,足以輝映古今,這自然皆是人類所當珍惜取法的瑰寶。至於中華文化的經典,一方面我們尊崇它們的作者,如劉勰《文心雕龍.徵聖》所宣稱的:「作者曰聖,述者曰明;陶鑄性情,功在上哲」;但是對於此類「上哲」的形成與「經典」的產生,歷來的賢哲們,更多有一種「殷憂啟聖」的深切認知。這種體認最清晰的表述,就賢哲人格的陶鑄而言,首見於《孟子.告子》: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這一段話,不僅指出眾多賢哲的早歲困頓的歲月,其實正是為他們日後的大有作為,提供了經驗知識的準備,更重要的是陶鑄力堪大任的人格特質。一方面是人類的精神能力必須接受挫折和困頓的開發:「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另一方面則是處世謀事要恰如其分,肇造成功,永遠需要以「試誤」的歷程來達臻完善:「人恆過,然後能改」;創意的產生來自困難的挑戰,也來自堅持解決的意志與內在反覆檢討圖謀的深思熟慮:「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而任何執行的成功,更是需要深入體察人心的動向,回應眾人的企盼與要求:「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簡而言之,智慧自歷鍊來,志意因自勝強,執業由克己行,成功在眾志全……孟子所勾勒的其實是與人格養成不可分割的,一種另類的「個人的知識」(Personal Knowledge)。因此當他們將此類「個人的知識」,轉成話語,形諸著述,反映的仍然寓涵了他們「生於憂患」的經驗,以及超拔於憂患之上的精神的強健與超越、通達的智慧。

  對於中國「經典」的這種特質,最早作出了觀察與描述的,或許是司馬遷,他在〈報任少卿書〉說: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脩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亦作了類似的表述,只是文前強調了:「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就上文的論列而言,首先這些「經典」的作者都是「倜儻非常之人」,足以承擔或拘囚、或遷逐、或遭厄、或殘廢等等的重大憂患,但皆仍不放棄他們的「欲遂其志之思」,而皆能「發憤」,以「退而論書策」,「思垂空文以自見」來從事著述。

  其中的關鍵,固不僅在「不得通其道」之事與願違的存在困境中,「意有鬱結」而於「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的存在焦慮下,欲「以舒其憤」之際,選擇了「思垂空文以自見」的自我實現的方式;而更重要的,是他們皆能夠跳出一己之成敗毀譽,採「退而論書策」,以訴諸集體經驗,反省傳統智慧的方式,來「述往事,思來者」。就在這種跳脫個人得失,以繼往開來為念之際,他們皆以其深刻而獨特的存在體驗,對傳統的經驗與累積的智慧,作了創造性轉化的嶄新詮釋。於是個別的具體事例,不僅只是陳年舊事的記錄,它們卻更進一步的彰顯了某些普遍的理則,成為足以指引未來世代的智慧之表徵,這正是一種「入道見志」的表現;這也正是「個人的知識」與「傳統的智慧」的結合與交相輝映。

  因而「經典」雖然創作於古代,所述的卻不止是僅存陳跡的古人古事,若未能掌握其中「思來者」的寫作真意,則好學的讀者即使「載籍極博」,亦不過是一場場持續的「買櫝還珠」之遊戲而已。因而這種透過個人體驗所作的創造性轉化與詮釋,不僅是一切「經典」所以產生與創造的真義;更是「經典」所以能夠生生不息的與時俱新之契機;我們亦唯有以個人體驗對其作創造性的轉化與詮釋,才能真正掌握這些「經典」中,「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的艱苦用心,而領會其高卓精神與廣大視野,激盪而成我們一己志意之昇華與心靈境界之開拓。這不僅是真正的「尚友」之義,亦是我們透過研讀「經典」,而能導致文化傳統與人文精神,得以永續的層層提升與光大發揚的關鍵。

  基於上述理念,王德威院士和我,決定為麥田出版策劃一套以中華文化為範疇的「人與經典」叢書,一方面選擇經、史、子的文化「經典」;一方面挑選中國文學具代表性的辭、賦、詩、詞、戲曲、小說,以及臺灣文史的名家名作,邀請當代閱歷有得的專家,既精選精注其原文;亦就這些偉大作者的其人其事,作深入淺出的闡發,以期讀者個別閱讀則為「尚友」賢哲;綜覽則為體認文化「傳統」:既足以豐富生命的內涵;亦能貞定精神上繼開的位列,因而得以有方向、有意義的追求自我的實現。

柯慶明
於國立臺灣大學澄思樓三○八室

自序

永不退潮流的紅樓夢

  《紅樓夢》在人間流傳已經兩百年,一直是暢銷書而且是長銷書。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既有通俗小說討喜的優點,又有純文學極為豐厚的優點,不但讓人百讀不厭,而且每次閱讀都能讀出嶄新的心得。同時,任何一個世代的人,都不會因時空的改變,而產生隔閡。

  林燿德在一九八五年寫的詩〈聽妳說紅樓〉就是一個見證:

  聽妳說紅樓
  我卸下防風的墨鏡
  讓古典在臉上凍結小雪
  在兩鬢凝霜
  走入失落的年代
  妳藉語言的磚瓦重建陸沉的苑囿

  「那精巧纖細的愛情
  的確是鑿刻在米粒的背面」
  我輕聲地回應

  這首短詩一共分為兩段,第一段幾乎全部都用客觀的、外在的動作來象徵內心的語言,用現代與古典的對立對比,歸結出第二段的「結論」。

  第一段中第一人稱「我」是一位二十世紀八○年代的時髦青年,從他騎機車戴防風墨鏡,可以看出他是當時流行的飆車青年。機車及「有色」墨鏡的意象同時暗示他根本瞧不起古典文學中的《紅樓夢》,所以想騎機車快快離開、且戴著墨鏡阻擋那如風般傳來述說紅樓夢的聲音。

  《紅樓夢》的魅力在第二行就出現,很快的,聽的青年就被紅樓夢感動了,他主動拿下防風的墨鏡,以整張臉嚴肅地承受紅樓夢的悲劇如小雪凍結在臉上,並且願意自己年輕的生命跟隨紅樓夢一起隨著歲月老去,使得自己的兩鬢都白如霜雪──或者說,自己的生命願意承受紅樓夢那凍寒如冰的悲劇。

  為什麼這位青年願意呢?因為他在傾聽紅樓夢的同時,心裡不斷重建出已經在人間消失的紅樓夢大觀園,也回到紅樓夢故事發生的時代。這裡說明不論是傾聽還是閱讀,紅樓夢都會帶給人無比身臨其境的感受。

  第二段是第一人稱「我」的整體回應,一位原來飆飛車的青年,用非常謹慎小心的語氣回應閱讀紅樓夢的感覺:紅樓夢描寫的愛情,是那麼精巧細緻,一方面讚美小說中人物情感的纖細,一方面讚美小說寫作技巧的纖細。紅樓夢的技巧有多好呢?青年用「鑿刻在米粒的背面」極為精采的給了斷語。

  這句話一方面用中國古代的微雕藝術來形容紅樓夢的寫作技巧,像微雕一樣把一整個故事雕刻在一粒米大的背面。就像作者喜歡的譬喻:針尖上站著無數的天使,幾乎是不可能的藝術。

  這句話又雙關著曹雪芹寫紅樓夢一書的原名叫《石頭記》,是一七九一年程偉元把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合前八十回為一百二十回第一次正式出版時,才改名為《紅樓夢》。取名《石頭記》在小說第一回就明白寫出,作者用女媧神話故事為背景,說女媧採集許多石頭來煉石補天,最後剩了一塊未用而丟棄在山下。這石頭經煆煉後,靈性已通,發現獨獨自己沒有入選而自怨自歎,日夜悲號。有一天,一僧一道經過石頭邊高談快論,說到紅塵中的榮華富貴。石頭聽了,苦苦請求帶他進入人間。二仙便展幻術,把石頭變成一塊細小美玉,攜入凡塵。這石頭投胎後就是書中主角賈寶玉,所以他出生時口中銜著一塊玉,就是他隨身佩戴的「通靈寶玉」。

  紅樓夢主要描寫賈寶玉來到人間經歷十九年,最後印證先前那一僧一道說的「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終於離開紅塵,恢復為頑石原身。後來把這段經歷寫刻在石頭上,所以書名叫《石頭記》。

  回頭來看林燿德「鑿刻在米粒的背面」正是呼應著紅樓夢的龐大故事被寫刻在小小如米粒般的石頭上。

  《紅樓夢》自抄本時代,就不斷廣被傳抄,有了刻印本出版後,流傳更廣,以至於《紅樓夢》的版本是世界上少見的最為複雜無解的學問。此書自出世以來,就是以顯學之姿流傳,在二十世紀八○年代,林燿德還用如此優美的現代詩來讚美,可以肯定的是,二十一世紀之後的遠未來,《紅樓夢》的魅力依然萬丈光芒!

鄭明娳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738314
  • 叢書系列:人與經典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

《紅樓夢》自出版以來,即流傳不衰、研究者眾,研究《紅樓夢》者形成「紅學」;研究作者曹雪芹的形成「曹學」,兩者都成為「顯學」。

雖然如此,有關曹雪芹的直接資料一直極為欠缺,他出生、去世的年份眾說紛紜。親生父母到底是誰也爭論不休。他一生的詩詞著作、行跡活動、結交的親朋好友等等,到今天為止,原始資料實在太少,以致學界像猜謎般各說各話、爭論永遠不斷。甚至有人認為作者不是曹雪芹、或者曹雪芹只是一個編輯者、或者說曹雪芹只是一個筆名、甚至說曹雪芹根本不是作者云云。

一九二一年胡適發表〈紅樓夢考證〉提出三點:(一)《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且是雪芹的自傳。(二)內容寫清朝江甯織造3曹寅家的故事。(三)曹雪芹只留下前八十回,後四十回是高鶚續寫。迄今為止,學術界大部分人接受前述胡適說法,雖然反對的人仍然不少。

不論曹雪芹是真名或者筆名,我們仍然視曹雪芹為《紅樓夢》的作者。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根據胡適說法,雪芹大約生於康熙五十二年(一七一五),約卒於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除夕,不到五十歲。

明朝天啟元年(一六一八),清太祖努爾哈赤領兵伐明,曹家遠祖被俘後編派到正白旗「包衣」(滿語,奴隸的意思)成為滿族。

曹雪芹曾祖父曹璽之妻是皇子玄燁(後來的康熙帝)的奶媽之一,祖父曹寅是玄燁兒時的伴讀和御前侍衛,跟玄燁像朋友般一起長大,康熙對曹璽極為寵信。

曹璽過世後,曹寅歷任蘇州織造。曹寅這一代是曹家的全盛時期,曹寅任江甯織造達二十年。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住進曹寅的江寧織造署。曹寅的兩個女都被選為王妃。

曹寅是有名的藏書家、刻書家,《全唐詩》就是由他主持刊刻。他個人也精通詩詞、戲曲和書法,是個典型的學者/文人,所以不擅理財。更重要的是經過四次接駕,花費無數,曹寅晚年虧空公家白銀數萬餘兩,多次被彈劾,康熙都不批准。

康熙四十九年,曹家虧空極大。康熙一再批示:「兩淮情弊多端,虧空甚多,必要設法補完,任內無事方好,不可疏忽。千萬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去世時,虧空仍大。康熙親自安排曹寅子曹顒繼任江甯織造。兩年後曹顒去世,康熙特准曹寅之妻過繼曹寅胞弟曹荃之子曹頫繼承江寧織造,曹家在康熙手下可謂備受恩寵。

曹雪芹的生父是誰,大致認為是曹顒的遺腹子。因曹頫過繼過來的關係,所以算是曹頫之子。

康熙晚年,皇太子立而又廢,廢而又立,其他諸子都等不及康熙駕崩,早就樹立朋黨、明爭暗鬥搶奪皇位。康熙一死,雍正矯造遺旨非法奪得皇位。為了鞏固帝位,雍正大肆殘殺手足及其朋黨、罷黜康熙身邊的親信。曹雪芹的曾祖母既是康熙保母,自然逃不過此劫。

在清朝檔案中,雍正有批:「諸凡奢侈風俗,皆從織造、鹽商而起」、「今三處織造差人進京,俱於勘合之外,多加夫馬,苛索繁費,苦累驛站,甚屬可惡」。

雍正元年就以追查虧空為名,先從曹寅內兄李煦下手(李煦母親也是康熙褓母),將李煦下獄,抄家沒產,並逮捕所有子女家口奴婢等,房屋賞給大將軍年羹堯。

雍正五年,曹頫以「虧空」等多項罪名革職下獄治罪,興盛六十年的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曹家遷回北京居住,時雪芹約十三歲。

有人認為曹雪芹十三歲經歷變故,太年輕不可能有大感發,日後如何寫出巨作《紅樓夢》?其實,《紅樓夢》裡那些聰明伶俐的角色,都極為年輕;齡官談那刻骨銘心的戀愛才十一歲、賈寶玉出場時才七歲、林黛玉六歲,兩人初次見面,作者從黛玉的視角書寫,她的心思那麼敏銳、思考極為周到、語言那麼得體,那裡像今天六歲的孩子呢?從二十二到五十六回,一直在寫寶玉十三歲的事(至七十八回寶玉十五歲),他各方面都是成熟之人。大觀園裡的小姐們都只有十餘歲,詩詞歌賦皆無所不能,比我們現代人早慧太多了。

根據曹雪芹的朋友片段記載,雪芹晚年遷往北京西郊,過著「舉家食粥」的貧困生活。約乾隆二十七年雪芹因獨子夭亡,感傷成疾,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目前在清朝的官方檔案中查不到曹雪芹家族的資料。一個曾經接聖駕四次、顯赫六十年的家族,官方竟然沒有儲存他們的檔案資料;曹雪芹應該已完成全書文稿,但後四十回竟然亡佚!這和曹家的官方檔案一樣讓人疑惑。

雪芹的中、晚年生活從他的好友張宜泉、敦敏、敦誠等人零星記載僅得知一鱗半爪:知雪芹多才多藝、工詩善畫、嗜酒狷狂。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